欢迎访问:河北省浙江商会网!

浙江商会

热线电话 0311-89619922

首页 > 法律维权

法律维权

产业升级呼唤技工储备

发布时间:2017-08-31     阅读量:

摘要: 响水造船业异军突起,4万就业岗位虚席以待。让企业无奈的是, 近八成技工只能从外地引进——

   响水造船业异军突起,4万就业岗位虚席以待。让企业无奈的是,

    近八成技工只能从外地引进——

    “再过12天,一期工程就要竣工。”4月17日,站在灌河边,投资16个亿的江苏响水三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民告诉记者。

    去年初,宏铭、宏基、三佳、勤丰、海丰、宝利发、圣达、宏发、中航等15家造船企业落户响水,灌河造船产业带集聚效应初显。

    响水县陈家港沿海经济区提供的一份材料表明:“引进15个造船项目协议投资达160亿元,全部完成投资后,可带动城乡4万人左右就业。”然而,在已开工的9家企业中,当地人只分享到其中近两成的混凝土浇灌、勤杂保洁、叉车工等工种,近八成的技术工人全部从外地“空降”。

    勤丰船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林法明介绍:“目前我们录用了1000名左右的工人,其中从台州带来的管理人员50名,南通、滨海招来的电焊、数控等技术工人920名,响水当地只招了30名,做铲车工、叉车工、勤杂工等。而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入造船阶段后,用当地工的比例可能越来越少。”据统计,宏铭和三佳所用的响水籍工人都不超过20%,80%的技工岗位上稳稳坐着来自武汉、广东、东北、南通的成熟技工。

    记者在勤丰工地随机采访了3名工人——24岁浙江人郑伟做管理:“每月4000元。”29岁武汉人李明是电焊工:“每月3500元。”26岁的响水小伙子王海纯当叉车工:“每月拿1400元。”待遇随工种的技术含量而梯次下降。

    一方面当地人无法获得薪水较高的技术岗位,一方面造船企业担心招不到技术工。宏铭船舶有限公司最早开工:“修一条船需要技术工1000人,今年计划造两条船,一下子就要增加2000名技术工,企业全部建成投产,至少需要7000名技术工。我们担心技术工的储备满足不了需要。”宏铭的副总经理吴小平毫不讳言。

    记者调查中发现,造船企业的老板希望在当地招技工。首先因为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林法明说:“勤丰从浙江温岭带来的技工,月工资肯定要比在当地的高300—400元,要不然人家干吗跟我们到外地打工啊?”企业还要给外地工人出资建宿舍。记者看到宏铭专门投资2亿给工人盖的10幢集体宿舍正在建设中。“这些都是成本啊!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今年企业发展的成本压力空前,可现在技工这么吃紧,不改善工人待遇,技工说走就走。”吴小平说。

    其次,当地工跳槽风险低于外地工。“3000—4000元在响水是高薪,在家门口打工比外地打工节省食宿开支,还能兼顾家庭。”孙建民说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首选当地技工。

    再次,就算投桃报李,几家造船企业的老板也都想尽量在当地招工:“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都很高,对企业的服务也很周到,企业通到工地的几条水泥船,都是政府出钱修的。”

    “然而目前在当地确实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3个企业的老总都说:“手工电焊需要经过正规的焊接培训后取得焊工证方可上岗操作,外国货船非常讲究,造德国船的和美国船的,焊接方法都不尽相同。技术不过关,企业会遭受退单的损失。”

    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就此分析认为,苏南一些地方出现的技工荒主要是工资待遇不能与时俱进、满足技工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苏北的技工荒,主要由于苏北的劳动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达不到产业升级的要求。他认为,苏北在积极引进大型产业时,不仅要做好产业配套,更要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提前进行技术人才的储备。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已引起响水的高度重视。记者发稿前从响水县陈家港沿海经济区得到最新信息:由浙江商人投资建设,响水县与江苏科技大学合办江苏科技大学盐海船舶技术学院已正式签约,并于近期在响水开工,专门培养造船技术人才。浙江商人看到的是4万岗位带来的职业教育商机,而响水人则看到了教育培训给当地人带来的就业机会。(沈峥嵘)